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冬至里的古诗词:墨香浸雅意,素笺绘寒华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30 08:07:35    

“黄钟应律好风催,阴伏阳升淑气回。”在时光的长河之畔,冬至,携着凛冽与希冀的节气,翩然而至。它似岁月精美的铰链,将昨日的故事与明日的憧憬温柔衔接。其清寒之息,撩动诗人易感的情思,恰似弦音轻颤,奏响了诗作的华彩乐章。且让你我携手,踏入古诗词的天地,细品那冬至时节的幽情雅韵,聆听岁月在诗行间的浅吟低唱。

《冬至酬刘使君》

唐·殷尧藩

异乡冬至又今朝,回首家山入梦遥。

渐喜一阳从地复,却怜群沴逐冰消。

梅含露蕊知迎腊,柳拂宫袍忆候朝。

多少故人承宴赏,五云堆里听箫韶。

翻译:

在异乡度过冬至节,转眼又是新的一天。回首遥望家乡的山水,仿佛进入了梦境。大地回春,阳气回升,令人欣喜。可是,疫情仍未消散,令人怜惜。梅花含露,预示着腊月的来临。柳絮飘拂,回忆起当年朝堂上的繁华景象。多少老朋友在宴席上赏景欢饮,仿佛在仙境中聆听着优美的箫韶之音。

赏析:

这首诗通过描写冬至节时诗人在异乡的感受,表达了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,以及对过去繁华岁月的怀念。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,如梅花、柳絮、宫袍等,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。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疫情的忧心和对和平盛世的期盼。

《至后》

唐·杜甫

冬至至后日初长,远在剑南思洛阳。

青袍白马有何意?金谷铜驼非故乡。

梅花欲开不自觉,棣萼一别永相望。

愁极本凭诗遣兴,诗成吟咏转凄凉。

翻译:

冬至过后,白天开始渐渐变长,我身处剑南之地思念着洛阳。穿着青袍、骑着白马在幕府为官又有什么意义呢?金谷园和铜驼街都不是我的故乡。梅花快要开放自己却浑然不觉,兄弟分别后只能永远互相思念。忧愁到极点本想凭借写诗来排遣兴致,可诗写成后吟诵起来却更加感到凄凉。

赏析:冬至过后,白昼渐长,诗人身处剑南却心系洛阳。“青袍白马”指代幕府生涯,诗人反问其有何意,表达了对自己不得志的感慨。“金谷铜驼”的典故则体现了他对故乡和朝廷的思念与忠诚。

《雪晴》

唐·杨凝式

春来冰未泮,冬至雪初晴。

为报方袍客,丰年瑞已成。

翻译:

春天已经来临但冰还未完全融化,冬至时雪后刚刚放晴。要告诉那些穿着僧袍的僧人,这预示着丰年的祥瑞已经降临。

赏析:

正值冬至,一场大雪过后天气放晴,诗人看到此景,联想到冬至的特殊意义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,从而创作了此诗。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冬至雪后初晴的景象,尽管冰雪未融,但已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。后两句则将这份美好与僧众和道者联系起来,认为这场瑞雪是对他们祈祷的回应,寓意着丰年的到来,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对国家百姓的关怀。

《十五日冬至登锦绣亭》

宋·赵鼎臣

萧萧冷木噪寒鸦,未有春风发柳芽。

应为亭边无锦绣,天公散水自成花。

翻译:

寒冷的树木在风中萧萧作响,寒鸦在枝头聒噪,还没有春风来催发柳树的新芽。大概是因为锦绣亭边没有真正的锦绣,所以上天撒下雪花当作花朵来装点。

赏析:

冬至那天,诗人登上锦绣亭,本想感受冬至的阳光和春的气息,却遇到了天气不佳的情况,但他依然凭借自己的乐观和对冬至的独特理解,创作了此诗。诗中描绘了冬至日的萧瑟景象,冷风、寒木、寒鸦,没有想象中的春风和柳芽。但诗人却巧妙地将冬雪比作天公散下的花,赋予了冬天别样的美感,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积极乐观的心境。

《冬至》

明·徐居正

一阳夜半子,万物天下春。

梅花枝上易,相对一笑新。

翻译:

冬至在夜半子时阳气初生,天下万物即将迎来春天。梅花在枝头上轻易地感知到了春的气息,它与诗人相对而笑,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景象。

赏析:

明朝某年的冬至在夜晚子时,诗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,守岁迎春,看到梅花开放,心生喜悦,于是写下此诗。冬至意味着阳气初生,万物将迎来春天。诗人在冬至夜不睡觉,去看梅花开放,以梅花的绽放来象征春天的到来,表达了对新生和美好的期待,“相对一笑新”则将花与人的喜悦之情融为一体。

《山中冬至》

宋·陈必复

读易烧香自闭门,懒于世故苦纷纷。

晓来静处参生意,春到梅花有几分。

翻译:

阅读《易经》,点起香烛关闭房门,厌倦了尘世中那些繁杂纷扰的事情。早晨在安静之处参悟生命的奥秘,思考着春天的气息在梅花上体现了几分。

赏析:

南宋时期,政治压抑,正直的爱国人士得不到重用,诗人在冬至的早上,闭门读《易经》,远离尘世的纷扰。他去观察户外的梅花,思考着春气对梅花的滋养,也借此表达了对时代的无奈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。

相关文章